10月28日,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发布,将“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”列入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,并将“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”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,为未来五年文化建设指明方向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是我国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关键阶段,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,机遇集中释放于政策赋能、技术革新、消费升级与国际传播四大核心领域。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产业发展根基夯实
《建议》专章部署 “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”,明确提升文化原创能力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等战略任务,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政策导向。
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并行,将催生更多市场化合作机会,仅传统产业升级就有望带来10万亿元级市场空间。
文化科技融合、数字文化出海等专项政策落地,将为企业提供财税、金融、人才等多维度扶持,加速文化新基建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。
技术深度赋能,新业态开辟增长新赛道
AI、VR/AR、大数据等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耦合,推动数字内容产业成为增长引擎,预计2030年其市场规模占比将提升至45%以上。
虚拟制作、AIGC等技术降低创作门槛,催生虚拟偶像、数字文博、元宇宙文旅等新业态,沉浸式技术相关投融资规模2025年将达3200亿元。
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加速,区块链技术完善版权保护,为文化IP的全产业链开发提供安全高效的数字底座。
消费升级驱动,需求市场持续扩容
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消费结构优化,推动文化消费从“被动接收”转向“主动参与”,2025年文化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7.2万亿元。
新大众文艺蓬勃发展,微短剧、短视频文创等贴近生活的产品爆发式增长,Z世代与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量核心来源。
文旅融合向高品质升级,“文化+体育”“文化+康养” 等新业态兴起,“跟着演出去旅行” 等消费场景带动产业跨界融合纵深发展。
国际传播升级,全球市场空间拓展
规划明确“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”,支持文化企业与精品“走出去”,文化“新三样”出海与跨境文化贸易成为重要增长点。
数字技术构建全球化传播网络,多语种适配、区域化表达让中国文化IP更易实现国际共鸣,游戏、动漫等数字内容成为出海核心载体。
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深化,“数字文化出海”战略推动中华文明数字化呈现,为企业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竞争开辟新路径。
文化产业在“十五五”时期的核心机遇
-聚焦政策导向,布局文化科技、数字IP、文旅融合等核心赛道,争取专项政策与资金支持。
-以技术为支点,加大沉浸式体验、数字内容创作等领域研发投入,提升产品创新力与竞争力。
-锚定消费需求,兼顾大众文艺的普惠性与高品质内容的稀缺性,拓展多元消费场景。
-布局全球市场,立足区域化表达与本土化运营,推动文化产品与国际市场精准对接。
紧扣“十五五”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,引力传媒立足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,构建“政策锚定、技术驱动、消费赋能、全球布局”的四维发展体系,全力实现从“品牌服务商”到“AI服务商”的核心升级,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标杆。